“生蛇”是什么?生过水痘易中招?

 健康筛查     |      2022-02-14 10:04

生蛇(又称带状疱疹),患者的皮肤底部,会出现红肿且刺痛的水疱。

有调查发现,曾“生蛇”而又是50岁以上的患者多达两成,而有八成曾患水痘人士较易病发。

由于“生蛇”无法根治,且有致眼疾或长期痛症风险。

其实早于2014年,香港已引入这类疾病的预防疫苗,高危人士可接种疫苗以防病发。

曾经郑秀文Sammi的妈妈因“生蛇”而腰背受到极大的神经痛楚,亦令Sammi亦考虑注射预防疫苗。

“生蛇”是什么?生过水痘易中招?

“生蛇”的学名为带状疱疹,患者的皮肤底部,会出现红肿且刺痛的水疱。患处通常会成群出现,多数呈带状分布,并分布于躯干部位,惟脸、颈及眼睛均可能受影响。

带状疱疹由水痘病毒引起,水痘痊愈后,病毒会潜伏在人体神经,并处于休眠状态。

这种病毒平时不会发病,不过患者一旦抵抗力变弱,例如遭遇创伤、劳累、感冒、癌症及免疫系统疾病的时候,病毒便有机会再度活跃,变成“生蛇”。

换句话说,凡幼童阶段或年轻时感染过水痘病毒的人,均有机会“生蛇”。

据统计, 大约有95%成年人有“生蛇”的风险,而且于50岁后的风险更大。原因是患者还年轻时,其免疫系统一般仍有足够能力对抗病毒。但随著年纪增长,免疫系统会减弱,病毒便再次活跃。

预防生蛇有疫苗

“生蛇”即带状疱疹,在目前是无法治愈的病症,一般的止痛药,并不可以舒缓其患处的痛楚。

患者须服用多种药物,例如抗病毒药物、麻醉性止痛剂、类固醇、抗癫痫药物及外用药膏等,才能控制病情。惟这类药物的费用较昂贵,副作用亦较多。

由于不可预知患者何时会病发或复发,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等,因此预防胜于治疗。

早于2006年,美国食品及药物局批准首支预防带状疱疹疫苗应市。

50岁高危族宜注射

这类预防疫苗适用于50岁或以上人士,只须于皮下注射一针,即可有效预防“生蛇”、后遗神经痛及“生蛇”带来的急性长期痛症,但不能治疗现有病症。

预防疫苗的效用,是刺激因年龄增长,而变差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,从而增强免疫系统,以抑制水痘病毒再度活跃。

自2006年推出预防疫苗至今,欧、美等地已出售超过1,400万剂“生蛇”预防疫苗,香港亦于2014年年初引入。

虽然身体在50岁以后免疫力退化,“生蛇”风险较高,惟50岁以下人士,亦须留意患有此病的机会。

50岁以上“生蛇”高危人士可接种预防疫苗,由于预防功效达七成;即使患上此症,也可减轻痛楚及减少持续时间。

生蛇引发眼疾可致失明

不少人会疑问“生蛇”是否很常见?南韩统计指,该国有三分之一人,会一生中“生蛇”一次,其风险更是按年龄增加。

举例说,在南韩和台湾50岁人士之中,每1,000人便有约5人“生蛇”;

逾80岁的便会有超过15人。另外,每4名“生蛇”患者,便有一人出现拼发症,约有半数的60岁患者会有后遗神经痛;

一至两成患者会出现俗称“生蛇上眼”的症状。其中多达72%患者,会引发长期眼疾甚至失明,后果十分严重。

生蛇持续痛楚长达数月

为加深了解“生蛇”的普遍性,以及港人对此病的认知,香港医院药剂师学会委托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,访问了2,042名年龄介乎51至80岁香港居民。

调查发现,17%受访人士表示自己曾经“生蛇”。以香港人口推算,即有超过41.82万人,曾经或现正患此病症之苦。

最常出现的病症,是受影响部位会有刺痛、灼热及痕痒感觉;其馀则是出水疱及红肿等。

至于最常出现红肿水疱的位置,腰占39%;身躯占28%;其馀则是手及脚等。另有两成患处,是位于患者无法靠衣物遮掩的位置,如面及颈部。

上述调查的34%受访患者指出,若以十级代表最痛,“生蛇”所经历的痛楚可高达八至十级。

这种痛楚更可持续长达三个月或以上,而平均痛楚时间亦达2.2周,当中53%患者痛楚持续至少一周。

所以“生蛇”要引起重视,有问题可以咨询香港妇幼医疗!